2025年8月4日至6日,由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瓯江第一届柔性电子论坛”在浙江温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柔性电子的跨尺度集成——从分子设计到智能系统"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余位顶尖专家学者,围绕柔性电子的材料创制、制造工艺、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共话柔性电子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
前沿报告:聚焦柔性电子核心技术
论坛期间,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在《高性能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报告中,深入分析了碳纳米管材料在柔性集成电路中的应用潜力及面临的均匀性、稳定性等关键挑战;清华大学冯雪教授系统介绍了柔性器件的异质集成与转移技术的最新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挺睿教授则创新性地展示了离电感知技术在智能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前景。此外,张一慧教授的仿生电子皮肤研究、范智勇教授的智能仿生光电系统等报告,为与会者呈现了柔性电子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圆桌讨论:共话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
论坛特别设置了三场专题圆桌讨论,深度聚焦柔性电子的核心议题。在"材料创制与分子工程"环节,专家们就新型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性能优化展开热烈讨论;"制造工艺与跨尺度集成"专场重点探讨了从微纳制造到系统集成的技术路径;"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讨论则深入分析了柔性电子在显示、医疗、机器人等领域的商业化机遇与挑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柔性电子技术发展需要加强材料科学、微纳制造、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产学研协同:加速技术转化与应用创新
论坛还关注了柔性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展示柔性电子技术的最新产业化成果。浙江大学徐凯臣教授创新性地将激光融合制造技术应用于柔性传感系统,实现了器件性能的显著提升;东华大学王先锋教授开发的智能纺织品在体域微气候管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深圳大学周学昌教授研发的自粘附导电高分子材料为柔性电子界面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柔性电子技术在穿戴设备、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望未来:柔性电子赋能智能社会
本次论坛不仅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柔性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专家就柔性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达成多项共识:一是要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同创新;二是要推动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机制;三是要加快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共同推动柔性电子技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瓯江第一届柔性电子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我国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创新活力,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技术迭代升级,柔性电子技术将持续突破应用边界,为智能医疗、人机交互、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提供更加柔性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助力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港理大 × 正泰国际未来挑战赛(温州赛区)宣讲会暨创业分享会圆满落幕,共探科创未来新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